美國能源部日前發(fā)布的一份報告稱,全球變暖“對經(jīng)濟造成的損失比人們普遍認為的要小”。而在一些科學家看來,這份報告歪曲了幾十年來的氣候科學常識。
據(jù)《自然》報道,一些科學家認為,這份報告是由一小群質疑氣候變化科學共識的學者撰寫的,旨在推翻2009年一項關于溫室氣體危害公共福利的政府裁決。
2007年,美國聯(lián)邦最高法院作出裁決,認定溫室氣體屬于空氣污染物,并命令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署確定排放是否危害公眾。2009年,在時任美國總統(tǒng)奧巴馬的領導下,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署發(fā)布了“危害性認定”,確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威脅公眾健康和福祉。奧巴馬政府隨后以這一裁決為基礎,對汽車、發(fā)電廠等實施減排措施。如今,在曾稱氣候變化為“騙局”的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的領導下,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署欲支持相反立場,推翻上述認定。
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生態(tài)學家Scott Saleska認為, 為支持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署推翻“危害性認定”,美國能源部的報告一方面在某些方面夸大了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,另一方面過于重視那些“在氣候變化大局中其實沒那么重要”的科學結論。
一些研究人員表示,在討論海平面上升、海洋酸化和極端天氣等問題時,該報告忽略了整個領域的大量證據(jù)。他們還認為,在一些問題上,該報告引用了最新的科學文獻,卻曲解了其含義。
“我驚呆了。”曾在美國能源部勞倫斯·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工作30年的氣候科學家Benjamin Santer說,“這是對科學和歷史的篡改,我們必須作出回應。”
美國能源部拒絕就報告本身置評,但一位發(fā)言人表示,該報告的5位作者是由美國能源部部長招募的,他們“代表了多樣化的觀點和政治背景,并且都是備受尊敬、值得信任的人”。這位發(fā)言人補充說,該報告在機構內部經(jīng)過了審查,現(xiàn)在請“科學界和公眾進行更廣泛的同行評議”,意見征集將于9月2日結束。
報告的5位作者向《自然》作了書面回應。他們寫到,他們“致力于就氣候變化進行透明、基于事實的對話,并且認可科學的批評和反駁是這一過程必不可少的。但富有成效的科學討論必須圍繞具體問題展開,而不是泛泛而談”。他們表示,將公開回應“所有嚴肅的科學評論”,并在必要時修改報告。
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薩賓氣候變化法律中心主任Michael Gerrard表示,即將到來的關于“危害性認定”的博弈不僅取決于科學證據(jù)。
“科學家正在做的事情是有益且有價值的。”他說,“但并不起決定性作用。”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(wǎng)為公益類網(wǎng)站,本網(wǎng)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